- A+
1、纵欲戕生,古今同慨。清·梁章钜《退庵随笔》
2、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清·王世雄《随息居饮食谱》
3、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晋·葛洪《抱朴子》
4、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明·高濂《尊生八笺》
5、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
6、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明·胡文焕《养心要语》
7、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8、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元·朱震亨《丹溪心法》
9、涌泉二穴,精气所生之地,寝时宜擦千遍。清·尤乘《寿世青编》
10、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2、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3、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14、一身之气,皆随四时五运六气兴衰,而无相反矣。金元·刘完素《素问玄机病原式》
15、夜卧早起三月春,缓形无努志逆生。南朝梁·陶宏景《养性延命录》
16、要长寿,读书花月随前后。《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17、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凉。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18、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19、养心莫善于寡欲。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明·万全《养生四要》
20、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清·刘承干《嘉业堂丛书》
21、养生者,心欲求寐愈难。清·曹廷栋《老老恒言》
22、养生以不伤为本。《仙经》
23、养生贵养气,养气贵养心,养心贵寡欲。明·王文禄《医先》
24、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25、形生愚智,天也;强弱寿夭,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己。南朝·梁·陶宏景《养性延命录》
26、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7、心要常操,身要常劳。明·吕坤《呻吟语》
28、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元·罗天益《卫生宝鉴》
29、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30、邪与正相伤,欲与性相害,不可两立。西汉·刘安等《淮南子》
31、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清·吴瑭《温病条辨》
32、夏为蕃(草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元·邱处机《摄生消息论》
33、喜怒衰乐之发……可节而不可止也,节之而顺,止之而乱。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34、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明·龚廷贤《寿世保元》
35、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明·龚廷贤寿世保元》
36、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明·万全《养生四要》
37、卧欲侧而曲膝,益气力。宋·蒲虔贯《宝生要录》
38、我命在我,不在天。《仙经》
39、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唐·张湛《养生要集》
40、天者阳之宗,地者阴之属。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东汉·华佗《中藏经》
41、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明·吕坤《呻吟语》
42、体欲常逸,食须常少。劳无至极,食无过饱。明·王蔡《修真秘要》
43、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南朝·梁·陶宏景养性延命录》
44、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南朝·梁·陶宏景《养性延命录》
45、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46、嗜欲使人气,好憎使人精劳。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47、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乱。战国·韩非《韩非子》
48、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明·吕坤呻吟语》
49、食欲少而数,不欲顿多难消,常如饱中饥,饥中饱。南朝·梁·陶宏景《养性延命录》
50、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51、食莫若无饱,思莫若勿致。春秋·托名管仲《管子》
52、食不语,寝不言。春秋战国·孔丘《论语》
53、食毕,饮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脐。明·郑宣《昨非庵日纂》
54、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西汉·刘安等《淮南子》
55、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明·王文禄《医先》
56、生身以养寿为先,养身以却病为急。明·高濂《尊生八笺》
57、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58、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明·龚廷贤《寿世保元》
59、善摄生者,先除欲念。明·陈继儒《食色绅言》
60、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宋·陈直《养老奉亲书》
61、若邪盛为害,则乘元气未动,与之背城而一决,勿使后世生悔,此神而明之之术也。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
62、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明·高濂《尊生八笺》
6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晋·皇甫谧《帝王世纪》
64、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晋·葛洪《抱朴子》
65、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66、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明·张景岳《景岳全书》
67、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清·程杏轩《医述》
68、人勤于体者,神不外驰,可以集神;人勤于智,精不外移,可以摄精。清·梁章钜《退庵随笔》
69、人年五十者,精力将衰,大法当二十日一次施泄。元·王珪《泰定养生主论》
70、人能执天道生杀之理,法四时运用而行,自然疾病不生,长年可保。宋·陈直《养老奉亲书》
71、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清·曹廷栋《老老恒言》
7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春秋·李耳《老子》
73、人但知过怒过哀足以害性,而不知过喜过乐亦足以伤生。清·梁章钜《退庵随笔》
74、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清·朱锡绶《幽梦续影》
75、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明·胡文焕《养心要语》
76、男贵寡欲养精,女贵平心养血。明·万全《广嗣纪要》
77、莫吃空心茶,少食中夜饭。明·胡文焕《类修要诀》
78、每日频行,必身轻目明,筋节血脉调畅,饮食易消,无所壅滞。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79、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明·胡文焕《类修要诀》
80、老人血气多滞,拜则肢体屈伸,气血流畅,可终身无手足之疾。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81、老年肝血渐衰,未免性生急躁,旁人不及应,每至急躁益甚,究无济于事也。当以一耐字处之,百凡自然就理。清·曹慈生《养生随笔》
82、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唐·张湛《养生要集》
83、劳极则精罢,思极则精离,饮食少则精减,房欲频则精耗。明·王文禄《医先》
84、君若欲寿,则顺察天地之道。马王堆汉墓帛医书
85、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明·袁坤仪《摄生三要》
86、酒色之类,使人志气昏酣荒耗,伤生败德。明·陈继儒《食色绅言》
87、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明·汪绮石《理虚元鉴》
88、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慈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明·胡文焕《续附·养生要诀》
89、节饮自然脾健,少餐必定神安。明·胡文焕《续附·养生要诀》
90、患生于多欲,祸生于多贪。明·高濂《尊生八笺》
91、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人之形体,其亦由是。《宋·官修圣济总录》
92、寒暖适体,勿侈华艳,可以延年。《南朝梁·陶宏景养性延命录》
93、谷肉果菜,食养尽心,无使过之,伤其正之。《素问·五常政大论》
9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道。春秋·李耳《老子》
95、腹为五脏之总,故腹本喜暖。清·曹廷栋《老老恒言》
96、服饵不备五味四气而偏食之,久则脏腑偏倾,而生其病矣。金元·刘完素《素问玄机病原式》
97、夫人夜卧,欲自以手摩四肢胸腹十数遍,名曰干沐浴。宋·蒲虔贯《宝生要录》
98、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西汉·刘安等《淮南子》
99、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100、凡有喜嗜之物,不可纵口,当念病从口入,惕然自省。明·万全《养生四要》
101、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02、凡食物不能废咸,但少加使淡,淡则物之其味真性俱得。清·曹廷栋《老老恒言》
103、凡食热胜冷,少胜多,熟胜生,淡胜咸。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104、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
105、发,血之穷也,千过梳发,发不白。唐·张湛《养生要集》
106、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明·陈继儒《养生肤语》
107、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唐·张湛《养生要集》
108、读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明·龚廷贤《寿世保元》
109、斗一斗,瘦一瘦;让一让,胖一胖。明·胡文焕《类修要诀》
110、冬三月,天地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以待日光。元·邱处机《摄生消息论》
111、冬不宜极温,夏不宜穷凉。《备急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
112、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节饮食乃却病之良方。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
113、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
114、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清·梁章钜《退庵随笔》
115、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三国·嵇康《养生论》
116、慈、俭、和、静四字可以延年。明·袁坤仪《摄生三要》
117、春夏宜早起,秋冬宜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呜前。明·胡文焕《养生要诀》
118、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在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119、春日融和,当眺园林亭阁虚敞之处,用抒滞怀,以畅生气。元·邱处机《摄生消息论》
120、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以曰招蹶之机。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
121、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唐·张湛《养生要集》
122、常以舌柱上腭,聚清津而咽之,润五脏,悦肌肤,令人长寿不老。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123、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晋·葛洪抱朴子》
124、不怕千日怕一旦,一旦者千日之积也。千日可为,一旦不可为也。故慎于千日,正以防其一旦也。明·吕坤《呻吟语》
125、暴喜伤心,暴努伤肝,暴恐伤肾,过衰伤肺,过思伤脾。明·万全《养生四要》
126、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27、饱暖安乐,纵情恣意,如是夭折者多。宋·朱翌《猗觉寮杂记》
128、百岁之寿,益人年之正数也,犹物至秋而死,物命之正期也。东汉·王充《论衡》
129、按摩为养生之一术。《雨航杂录》明·冯时可
130、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宋·苏轼、沈括《苏沈良方》
131、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宋·官修《圣济总录》
132、安人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道,乃凭于药。宋·官修《太平圣惠方》
133、安谷则生,绝谷则亡,饮食自倍,肠胃耐伤。明·胡文焕《养生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