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李正己(733年~781年),本名怀玉,营州人,高句丽(高氏高丽)人,唐朝地方割据军阀。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与平叛
李正己,本名怀玉,骁勇强健有勇力。公元758年,平卢(今辽宁朝阳)节度使王玄志卒,李怀玉杀其子,与兵士共推侯希逸为军帅,侯希逸乃李怀玉表兄也,期间受叛军和奚族两面攻击,不支,公元761年,侯希逸且行且战,率二万平卢军民攻入青州(今山东青州),怀玉从之并累至折冲都尉。宝应中,随侯希逸讨伐史朝义,至郑州,回纥自恃功劳强横无理,诸军莫敢抗,正己欲以气折之,与大酋角逐,众士皆靠墙站立观看,双方约定:“输了打嘴巴。”比赛结束,正己取胜,遂狠狠掌其嘴,大酋屁滚尿流,众军哄然大笑,酋大为羞惭,从此后沮丧忌惮不敢恣意纵横,侯希逸以怀玉为淄青兵马使,怀玉深沉果敢有毅力得众心。公元763年春,正己追击史朝义至归义(今河北雄县西北)。
讨伐田承嗣
公元765年,侯希逸因阴忌怀玉,于是找个理由解怀玉职务,军中皆言不当废,有怨言,不久众军发动兵变驱逐希逸,有诏以怀玉代为淄青节度使,赐名正己,寻加检校右仆射,封饶阳郡王,遂有淄、青、齐、海、登、莱、沂、密、德、棣十州,与田承嗣、薛嵩、李宝臣、梁崇义辅牙相倚,相互勾结。公元775年,田承嗣出兵攻相州,李正己上表讨伐,从南面进攻,克德州,兵临魏州(今河北大名)。
初,正己遣使至魏州,田承嗣囚之,为打破困境,田承嗣暗中结纳正己。承嗣前倨后恭,卑躬屈膝将境内户口、甲兵、谷帛之账册给使者,说:“承嗣今年八十有六,时日无多,诸子不肖,悦(侄儿田悦)亦孱弱,凡今日所有,只是为公守着而已,岂敢让您劳师兴兵?”又让使者立于廷,跪拜于正己使者之前,亲自奉上书信与账册,再画正己之像,每日焚香祈祷,正己悦,于是按兵不动。后来,田承嗣上表请罪,李正己屡屡为其求情担保,围剿田承嗣的河北大战草草结束。
讨伐李灵曜
公元766年八月,汴宋留后李灵曜欲仿河北三镇自任自转遂勾结田承嗣反,九月,朝廷诏命淄青等五镇出兵讨伐,李灵曜连连败退,十月,诸镇围汴州城,田承嗣派侄儿田悦救援,于匡城击败永平、淄青两镇,田悦安营汴州城北后,夜遭淮西裨将李重倩轻骑数百袭击,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河阳三城使马燧乘机进攻,田悦军不战而溃,擒李灵曜送往京师斩。
田承嗣惶恐,上表请罪,正己复为之言,是月,正己迁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诸道又共分汴宋之地,正己取曹、濮、徐、兖、郓,至此凡十有五州,基本相当于今山东全境,境内法令齐一,赋税均轻,最称强大,威震邻境,后将治所迁移至郓州(今山东东平),以子李纳及腹心将守诸州。
身后之事
公元780年,闻德宗欲封禅泰山,且李勉修固汴州,正己不安,率军屯曹州(今山东曹县)以备,又阴结田悦、梁崇义以,正己又增兵徐州以控制淮河,天子于是改运道,檄天下兵为守备,河南骚乱,公元781年,李正己发疽(jū)死,年四十九,公元784年,追赠太尉。
正己子李纳自领兵政,秘之数月乃发丧,请袭父位,德宗不许,十月,李纳攻宋州(今河南商丘)和徐州,败于宣武节度使刘洽,帝国东南漕运复通,李纳退保郓州,城中乏粮,煮百姓以作军粮,朱滔出兵救之。公元782年,朱滔自称冀王,魏博田悦称魏王,成德王武俊称赵王,李纳称齐王,四镇歃血为盟,以滔为盟主,朝廷命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兼平卢淄青节度使,专讨李纳,李希烈乘机率部三万人移许州(今河南许昌),但其暗中结纳李纳。公元784年正月,李纳主动去除王号,皇帝下诏,招抚李纳,恢复平卢节度使,授检校工部尚书,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李希烈围陈州(今山东淮阳),李纳大破之,遂解围,加检校司空,封五百户,次年,升郓州为大都督府,改授李纳长史。
割据齐鲁六十余年
公元792年,李纳卒,废朝三日,其子李师古袭位,期间拒王俊武,毁三汊口城,师古虽外奉朝命,实招集亡命,必厚养之,其得罪于朝而逃诣师古者,即用之,其有任使于外者,皆留其妻子,或谋归于朝,事泄,族其家,众畏死而不敢异图,累官至检校司徒、兼侍中,公元806年卒,赠太傅。
刘悟称病召集诸将杀使者,率部以师道追牒夜入郓州外城,以火攻内城,擒师道及其子二人,斩首送魏博军后,李纳次子,师古弟李师道自领平卢淄青节度使,拜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公元815年,其表面助官军,暗地通款吴元济,阴遣人焚烧河阴漕院,烧钱帛三十余万缗匹,谷三万余斛,江淮租赋毁于一旦,又刺杀宰相武元衡,伤裴度,更欲袭洛阳、幸事泄未果。公元817年,淮西叛乱平定,李师道恐惧不安,先欲献地归顺朝廷,因师道识暗,政事皆决于群婢,尤对“蒲大姊”与“袁七娘”言听计从,遂不行而叛,公元818年七月,宪宗诏宣武诸镇讨伐,次年二月,先刘悟为李师道都兵马使,屡为魏博节度使田弘正所败,师道疑其背叛,遣使欲杀,刘悟称病召集诸将反杀之,率部以师道追牒夜入郓州外城,至球场,以火攻内城,擒师道及其子二人,斩首送魏博军,其地一分为三,正己一族割据齐鲁之地六十余年,自此复归唐土。
诗人张籍曾有诗云“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婉拒李师道招揽,可谓见识过人,否则又是李白故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