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被北宋都得位不正 后世名声为何完全不同

  • A+
所属分类: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北宋与西晋都是得国不正,为何后世名声却截然不同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西晋和北宋两朝高度的一致,同样都是受先帝托孤重臣。但却篡位登基黄袍加身,唯一的区别就是西晋有过个短暂的统一,而北宋致死也未夺回燕云十六州,但却一直向辽和西夏纳贡。而后晋有八王之乱导致天下崩溃,汉家险些亡国灭种。宋朝靖康之耻也使华夏沦落。西晋和北宋都是亡于异族之手,后世对于北宋是高度赞善而西晋却是一无是处,造成这一结果的最大主因就是因为时代不同了。

西晋被北宋都得位不正 后世名声为何完全不同

  魏晋时代,正是士族门阀鼎盛的时代,那时候还将皇权看作是神圣无比,士族门阀还讲究一个颜面,讲话要算数,轻易不杀人,但司马家上位太无耻,将一切道德底线拉到最低,将一切神圣的东西踩在脚下,皇权如果不神圣,那就是最疯狂的时代了,一顶顶皇冠落地,一座座火山爆发,五胡乱华三百年动荡的始作俑者就司马家。等到了五代十国,皇权更是一文不值,谋朝篡位犹如儿戏。

西晋被北宋都得位不正 后世名声为何完全不同

  当时

  的游戏规则是:

  “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既然如此,那就是谁的拳头大谁就是皇帝

  。五十年,九姓十四帝,皇权还有什么神圣性可言,后周自己都是篡位,又有资格去诟病后来者。柴荣不过一个军阀,正统性和曹魏差得远了,曹魏起码表面上受禅于东汉。后周一朝那真是一点正统性、法理性都没有了。西晋的法理性也高于北宋。

  晋明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现在看颇有喜感,是一报还一报,但在当时,可以感受到晋明帝惶恐,而且和他对话的是王马共体现的王导。赵匡胤登基之后,他也意识到天下无不亡之国,他对赵普说,大宋有三百年基业我就满足了,没有想到一语成谶。西晋之所以不如北宋就是在于他一无是处,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部拉胯,司马家得国不正不算啥,关键是他接过来以后,如果成为大唐那样的盛世也没有什么。

  但问题是开国就不行,实际上就是曹魏的体系的延续,不过是换了一个皇帝而已,情况不但没变好反而变差了。司马家眼里只有权利,格局太小。赵家人虽然得国不正,但比起司马家来,那是正得很了。北宋虽然没有做到大一统,也就在军事上弱一些,即便如此在徽宗之前也保持了领土的完整性,其他各个方面丝毫不亚于两汉和隋唐。

西晋被北宋都得位不正 后世名声为何完全不同

  西晋从280年完成统一,291年就开始八王之乱了,公元317年就亡国,不过37年,而北宋从建国到靖康,好歹过了160年。这160年的太平时光,北宋治理的可比司马家强多了,在整个中国历史也是相当的可以。当然了赵构虽然是人渣加阳痿,亲妈和自己媳妇在浣衣院一日接客105位,他还得年年给岁币,但讲真,老赵家的的平均素质,那比姓司马家的还是要高出一大截的。宋朝被人诟病的是文贵武贱,是东华门外唱名的好男儿,奇葩的武事制度。而西晋却是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西晋皇族和士家门阀的丑陋更能展现人性的丑陋。

  实际上就是尽管大家底子都不干净,但是还有一个要脸不要脸的问题,这还是有区别的。北宋为何抬举读书人,就是因为他要脸,西晋为何名声差,就是因为他不要脸,魏晋一帮人除了嗑药啥也不会。司马炎要是有半分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政治智慧,也不会有八王之乱,当然也是无可奈何。

西晋被北宋都得位不正 后世名声为何完全不同

  司马家唯一可取就是厚待曹魏子孙,曹奂自己活到58岁,陈留王一系一直传到南朝齐,从265年传到479年,传了214年,而两晋不过155年。而所谓的赵匡胤厚待柴荣的子孙,都是假象。柴宗训不到20岁就死了,两个弟弟是早夭,而且都无后,郭威柴荣一系实际上已经绝后。

  

杂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