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赵匡胤,即宋太祖,小名香孩儿,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在位共16年。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自古以来,皇位的继承,一直讲究嫡长子继承制。不过,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后,却并没有传给儿子,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弟弟。
赵匡胤去世之前,并非没有儿子,而且长子赵德芳,已经26岁,完全有即位的能力,但赵匡胤最终依然传位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对于赵匡胤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千百年来,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
公元976年,五十岁的赵匡胤,刚刚灭掉了南唐。此时的赵匡胤,已经在位十六年之久。在这十六年当中,赵匡胤先是清理掉宋朝内部的多位节度使,通过杯酒释兵权这种手段,收回了将领们手中的兵权,强化中央集权。然后赵匡胤又先后灭掉了荆湖、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一统中原之势,已经势不可挡。
然而有趣的是,此时已经在位十六年之久的赵匡胤,却始终没有立太子。
赵匡胤一共有四个儿子,长子赵德秀和三子赵德林早夭,但次子赵德昭和四子赵德芳都已经长大。这一年,赵德昭已经26岁,而赵德芳也已经18岁了。
有成年的儿子却不立太子,这种情况,怎么看都好像不太正常。但是,如果我们联系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就不难发现,赵匡胤的这个选择,其实情有可原。
北宋上接五代十国时期。自朱温篡唐开始算起,一直到赵匡胤这会儿,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原大地长期乱战不休。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先后出了十几个皇帝。在这段时间里,某个皇帝死后传位给幼子,然后幼子能力不足,被人灭国或是篡位的事情,发生的不是一次两次。包括赵匡胤自己,也是这么得来的皇位。
所以,在这个混乱的时代里,先立太子,然后自己去世后,留下一个孱弱的太子,被外人欺凌,其实并不是一个太好的选择。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赵匡胤才会选择暂时不立太子,同时扶持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做开封府尹。
开封府是当时北宋的都城,身为开封府尹的赵光义,在赵匡胤的扶持之下,成了北宋当之无愧的二号人物。不管是资历还是能力,赵光义都十分出色。如此一来,赵匡胤若是出了问题的话,赵光义可以迅速补位,不至于出现主少国疑的局面。
另外,若是赵匡胤活得时间够长的话,还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锻炼自己的儿子。假以时日,赵德昭和赵德芳经过历练之后,资历和能力都足够的时候,还可以再立他们为太子。
不管怎么看,这都已经是当时赵匡胤最好的一个选择了。
但是,就在赵匡胤刚刚灭掉南唐一年之后,赵匡胤却离奇地去世了。
公元976年十一月十四日,赵匡胤召弟弟赵光义进宫议事。赵光义进宫之后,身边的人早已经被赵匡胤屏退下去。这一夜,兄弟二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无人知晓。但有人透过窗户,看到烛影之中,赵光义时而离席座做出谦逊之状,后来又听到斧子重重掷到地上的声音。
这一夜之后,赵匡胤离奇暴毙。赵光义随后即位,史称宋太宗。
对于赵匡胤的死,一直也是一个很大的谜团。那一夜赵匡胤和赵光义这对兄弟之间,到底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外人不得而知。而在赵匡胤暴毙的时候,身边并无他人,只有赵光义一人。所以,后世很多人都怀疑,其实是赵光义杀了赵匡胤。
当然,也有人说,那一夜,其实是赵匡胤病重,将赵光义叫来交代后事。至于真相如何,恐怕就只有兄弟二人自己知道了。
在赵匡胤去世后,赵光义作为当时北宋的二号人物,再加上赵匡胤事先并没有立下太子,自然顺利即位。而赵德昭和赵德芳兄弟,自然也就因此错过了皇位。
不过,赵光义这样的登基方式,自然为人所诟病。在赵光义登基六年之后,宰相赵普献上了一样东西,彻底确立了赵光义的即位合法性。
赵普献上的这样东西,就是当年赵匡胤和赵光义的母亲,杜太后临终之前的遗言。
宋朝虽然是赵匡胤通过黄袍加身,篡位得来的。但是在赵匡胤登基的时候,他母亲杜氏还活着。赵匡胤登基以后,封杜氏为太后。按照赵普所说,公元961年,杜太后病重的时候,曾经将赵匡胤叫到身边,问赵匡胤:你知道你是怎么样才得到的天下吗?
赵匡胤回答:我之所以能够得天下,全是托祖先以及母亲的福。
杜太后又道:你之所以能得天下,是因为周世宗柴荣将皇位传给了幼子柴宗训,柴宗训统治天下,才因此得到皇位的。要是如果当时后周的统治者,不是年幼的孩子,而是成年人统治的话,天下还能够是你赵匡胤的吗?
对于杜太后的这个说法,赵匡胤并没有否认,只是沉默。
杜太后随即又说道:所以,你应该将弟弟赵光义立为继承人,在你死后让他做皇帝,国家有年长的人做皇帝,这才是国家的福气。赵光义死了,再传位给老三赵廷美。等老三死了以后,你儿子赵德昭应该也堪当大任了。到那个时候再传位给他,不是更好吗?
对于杜太后的这番话,没人知道当时赵匡胤在想什么。不过,赵匡胤是个很孝顺的人,肯定不可能在母亲临死之前,反驳母亲,所以就只能沉默。偏偏杜太后还不依不饶,坚持让赵匡胤答应自己。然后还把宰相赵普叫了进来,让赵普把自己和赵匡胤的话都记录下来。藏在金匮当中,妥善保存。
这份遗言,后世史称金匮之盟,广为后世所熟知。
有了这份遗书,赵光义做皇帝自然就做得更加名正言顺了。自此之后,再无人质疑他的皇位合法性。不过,赵光义后来却没有遵从这份金匮之盟,没有将皇位再传给弟弟,也没有传给哥哥的儿子,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
不过,金匮之盟虽然被世人所熟知,但实际上,赵普其实并没有拿出真的遗言原本,只是凭自己随口一说,然后宫中的其他记载,确实都对得上号。也就是说,所谓的金匮之盟,其实只有赵普这一个证人,并没有明确的证据。
如此一来,金匮之盟到底是否真的存在?是否是由赵普伪造的?亦或者说是否只是赵匡胤在母亲临终之前的善意之举,其实并没有留下什么明确的遗书?这一点,后世就不得而知了。
然而,在赵光义登基之后,金匮之盟中所涉及的其他几人的结局,却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
赵匡胤的三弟,赵廷美,按照金匮之盟,本该是在赵光义死后,继承赵光义的皇位,然后再将皇位传给赵德昭。但结果,在赵光义即位后,赵廷美因为得罪了宰相赵普,后来被诬陷图谋不轨,然后被流放,最终病死于房州。
而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同样英年早逝。老二赵德昭,于赵光义登基四年之后,因为被赵光义训斥,自杀而死。老四赵德芳,亦于赵光义登基六年后病逝。对于赵德芳的死,史书上仅仅给出了“寝疾薨”三个字的记载,并没有更详细的死因记载。
就这样,等到赵光义去世的时候,当年金匮之盟上所记载的另外几人,都已经提前离世。如此一来,赵光义自然也就只能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了。
总之,赵匡胤去世后,之所以会由弟弟赵光义即位,其实并不是因为赵匡胤主动传位,而是因为赵匡胤之前没有立太子。加上之前早有兄终弟及的传统,而赵光义当时又是宋朝内部实打实的二号人物,所以才顺利即位,成为宋朝的第二任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