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曹操一生戎马沙场,身边的参谋换了一波又一波,唯独荀彧是曹操最重视的一个。给曹操担任参谋时间最长的人是荀攸。当时曹操是十分重用二荀的,谋略奇才郭嘉都是荀彧在后面才给曹操引荐的晚辈。
在曹操眼里,荀彧一句话,比郭嘉重要不知道多少百倍。可是,刘备当时走投无路只好来投靠曹操的时候,程昱郭嘉两人是十分希望曹操可以采取软禁或者是直接杀掉刘备这样的处置方法以绝后患。但是两个神算子却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这让人十分意外。虽然演义里说,荀彧才是那个领着一众谋士来到曹操跟前力劝他软禁或者杀了刘备的那个人,可是正史中的记载并非如此。
史料中描述的是这叔侄俩始终一言不发,倒是程昱和郭嘉心急如焚,着急得很。这时难免会有读者感到疑惑:以荀彧荀攸驰骋沙场的多年经验,不可能不知道刘备作为天下枭雄,肯定会留了一手准备反击报复的,怎么这时候却反倒没有劝说曹操趁早把刘备解决了以绝后患呢?如果这两人开口,曹操很有可能就听从了他们的意见,赶紧把刘备杀了完事儿,毕竟这两个人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是极高的,他们的话对曹操而言就是一道旨意。
在我们讨论二荀为何不像郭嘉程昱那般着急地劝曹操杀掉刘备这件事之前,先来介绍一下荀彧荀攸二人究竟是怎么样的神机妙算,如何地有远见吧。毕竟这两人的谋略实力比郭嘉高了不止一筹,而是完全可以吊打的。
先来谈谈荀彧,此人出身于颍川的名门望族荀氏,祖父荀淑、父亲荀绲、叔父荀爽统统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大人物,产生过不少重要的影响。荀彧其实还比曹操小了八岁,但是曹操对这个比自己年少的人毕恭毕敬,奉为自己的老师。两人初次见面,荀彧就把当时还是奋武将军的曹操开心坏了。后来荀彧为曹操出谋划策的时候,着实让曹操十分满意,他为曹操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战略规划。
当年曹操想设法攻打袁绍,但是又有点儿胆怯,就向荀彧提出了疑问,当时荀彧提出了“四胜论”鼓励曹操进攻,并且建议曹操派钟繇先安抚马超韩遂解除后顾之忧,又消灭了吕布这个袁绍可能求助的对象,最后一步才是把力量集中起来跟袁绍展开决战。到了建安三年,曹操下定决心,与袁绍的决战即将展开。荀彧当时知道曹操肯定有点慌,就来给曹操吃定心丸,说到:田丰虽然很刚毅但是很容易触犯上级,许攸贪心得很,没有治理的能力,审配专横但又没有谋略,颜良文丑二人只不过一介武夫,没有什么好顾虑的,现在这般情况,可以一战!
连曹操拿下荆州,也是荀彧想出来的用兵策略,曹操倒是听话,按照他的计划行事,兵不血刃地拿下了荆州,丝毫不费力气就把刘备赶跑了。后来曹操开始膨胀了,难免有点心浮气躁,想早日称帝的他与荀彧已经产生了不和,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这让荀彧很郁闷。
我们再来看荀攸。曹操是这样评论他的:荀公达真的是个非同寻常的人,我得跟他多多商议天下之事,这样,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曹操曾亲自上表给汉献帝说,荀攸作为我的军师,自从辅佐臣子以来,没有一场战争他不跟随我,前后杀敌的壮举都是荀攸出的计谋啊。汉献帝此时就把荀彧封为陵树亭侯,后来曹操也亲口承认,在他的阵营中,为他攻打天下出力最多,功劳最大的人应该是荀彧和荀攸,诸曹夏侯五子良将不过是拿来利用的工具而已,程昱郭嘉甚至没有大作用。在很多人心里,是关羽斩颜良、诛文丑,有一件事很容易被大家忽视,那就是黄忠斩夏侯渊是法正指挥的,关羽斩颜良,是荀攸下令的。
荀攸制定了计划,让关羽斩杀了颜良文丑。曹操水淹下邳、生擒吕布这些也都是荀攸想出来的妙策。当曹操楚军还没返回军营的时候,这时候张郃高览来到曹操势力的营地投降,当时守在营内的曹洪不敢开门,是荀攸最后做了决定:张郃是受了袁绍的气才来投降的,我们不能再做什么错误的事情把他给气跑了!
回头看过荀彧一生的所作所为,对于他对曹操该不该软禁或杀死刘备这件事上的看法,各种原因可以窥见一斑:始终忠于大汉王朝的荀彧,也许曾经对刘备抱着一丝希望——也许有刘备在朝,就可以让曹操称霸的步伐迟缓一些,可以争取时间,至少可以延缓曹操封公称王的步伐,但是让人嗟叹的是,刘备并没有完成荀彧的期望,只要一有什么小动静,刘备就已经考虑如何明哲保身,开溜了。曹操跟自己已经是表里不一,而刘备又没有什么成功可能性可言,难怪荀彧最后沉郁而终。
其实荀彧在如何处置刘备的问题上,他比谁都更清楚,刘备是极具危险性的,随时随地会产生威胁和不利,但是荀彧还是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他想把刘备留在都城内,甚至暗中帮助他夺得重权,因此,只要荀彧有这样的想法,他就不会开口让曹操像程昱和郭嘉提议的那样处置掉刘备。可是去劝曹操重用刘备,这样的可能性是极小的,几乎不可能成功,而且这样肯定会让多疑的曹操起了疑心。荀攸是因为不敢说话,自己叔叔都没有意见的事情,自己怎么可以随便口出狂言呢?尊卑辈分他还是知道的,所以他只好保持沉默了。
现在我们知道了,为什么在程昱和郭嘉都极力劝谏曹操软禁或杀掉刘备的时候,二荀根本没有提出任何意见,原因就是这样了。读者朋友们,这样的解释是否清楚呢?你们对这件事有怎么样的看法呢?不妨在评论区告诉小编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