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时期东林党与阉党之间有何恩怨?明末党争是怎么回事?

  • A+
所属分类:历史百科

  明末党争指的是明末东林党与宦党、浙党之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明朝的灭亡,其实是亡于党争。

  这话到底是否准确,我们暂且不说。但历史上东林党和阉党的斗争,确实给明朝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伤。如果要问谁对国家更有利,这个问题恐怕真的没办法回答。因为这两者,都需要对明朝的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有关东林党和阉党的恩怨,我们还得从明朝万历年间说起。

明末时期东林党与阉党之间有何恩怨?明末党争是怎么回事?

  话说在明朝万历年间,随着一代名臣张居正去世,万历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开始对张居正进行清算,同时在幕后纵容大臣们结党斗争。

  张居正活着的时候,因为他本人就是政治斗争的老手,所以当时的明朝,党争的问题并不算大。但是张居正死后,因为文官集团缺少了一个绝对意义上的领袖,皇帝又希望大臣们去斗。所以接下来二十年的时间里,明朝的高层文官集团,彻底成了一盘散沙,形成了一大堆所谓的‘党派’。

  在这些党派当中,尤以‘乡党’最为广泛。所谓乡党,就是指一些出身同一个地方的官员,以老乡的身份,相互抱团取暖,继而开始结党。

明末时期东林党与阉党之间有何恩怨?明末党争是怎么回事?

  在这二十多年里,明朝高层出现了齐党、楚党、浙党等一大堆党派。这些乡党,往往会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攻讦,混战不休。最开始的时候,大家还能保持明面上的体面。所谓的争斗,也大多仅限于政见上的不同。

  但是,到了万历二十一年,在那一年的京查当中,这些乡党为了各自的利益,彻底撕破了脸皮。自此之后,原本政见上的不同,彻底变成了为了反对而反对。再加上万历皇帝开始不再上朝,彻底没了约束。所以从这时开始,明朝高层文官集团,就进入了混战状态。

  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个道理,放在朝堂斗争上也是一样的。就在明朝文官集团,疯狂进行内斗的时候。有个叫顾宪成的官员,在朝堂斗争当中落败,被迫返回家乡。然而这个顾宪成回到家乡之后,却不甘心就此归隐。回到家乡之后,顾宪成找了一座书院,开始办学讲课。

  要说官员退休之后,回家乡搞搞教育,倒也算是发挥余热了。不过,这个顾宪成有点不太一样,顾宪成开办书院后,经常举行集会,公开讨论国家大事。因为顾宪成之前做官的时候,人缘实在是不错。所以,这座书院开始举办集会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前来参加集会。

明末时期东林党与阉党之间有何恩怨?明末党争是怎么回事?

  最开始的时候,前来参加集会的人,还仅限于那些普通学子,或者一些和顾宪成一样的失意官员。但很快,随着这座书院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对当时朝政不满的官员,也开始加入到集会当中。

  如此一来,这座书院,就渐渐从一个单纯的学术团体,变成了一个政治团体。除了有顾宪成这样在野的教书先生,还有许多在职的朝堂官员,甚至不乏一些高级官员。

  于是,一群来自不同地域,年龄不同,经历不同,但却抱有相同政治主张的人,逐渐围绕着这座书院,汇聚到了一起。因为这座书院,叫做东林书院,所以这群人后来便被称为东林党。

  东林党最初开始出现的时候,其实是以一种良性的方式出现的。东林党出现之后,很快就成了明朝的舆论中心。很多自诩品格高尚的官员,都以能够加入东林党为荣。如此一来,东林党若是能够压服其他乡党,还朝政一个清明,似乎也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问题是,这样的东林党,有一个致命的缺陷。

  因为是一个松散的学会性质的党派,所以东林党没有明确的思想纲领。这就导致后来,东林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走了样。

  随着东林党开始出现,很多志在匡扶社稷的官员,开始加入东林党,东林党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再之后,东林党围绕着立太子这件事,开始通过政治斗争,打击所有乡党。因为东林党吸引了大批官员,导致齐党、楚党、浙党之类的乡党,根本就不是对手。

明末时期东林党与阉党之间有何恩怨?明末党争是怎么回事?

  另外,东林党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特征,那就是品格有些过于‘高尚’了!我们有理由相信,东林党最初成立的时候,确实是出于好的目的。但是随着后来加入的人越来越多,东林党的路线开始变得越来越极端,逐渐变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另外,东林党的很多读书人,喜欢‘严于律人,宽于律己’。对于其他党派的政敌,不但要把人家彻底拉下马,下马之后还要痛打落水狗。这种斗争方式,彻底破坏了明末政坛的平衡性。

  所以,等到万历皇帝和泰昌皇帝,先后去世,天启皇帝登基的时候,东林党迎来了全盛期。但同时,被东林党打击的其他乡党,自身生存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所以,为了生存,这些所谓的乡党,不得不开始联合起来。

  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一个关键人物的出现,将这些乡党,彻底凝聚了起来。

  这个人,就是魏忠贤。

  魏忠贤原本只是皇宫里一个普通的小太监,后来靠着天启皇帝的杯妈客氏,逐渐飞黄腾达,得到了天启皇帝的信任。因为天启皇帝是出了名的不爱管朝政,所以在这之后,朝政大权就落入到了魏忠贤的手里。

  魏忠贤掌权之后,东林党开始坚决反对魏忠贤,而其他几大乡党,为了自身生存,则开始纷纷依附到魏忠贤的身边。就这样,在极短的时间内,魏忠贤身边聚集了几大乡党,形成了新的阉党。

明末时期东林党与阉党之间有何恩怨?明末党争是怎么回事?

  再之后,魏忠贤开始借助手中权力,捏造罪名,陷害东林党的核心成员。在魏忠贤的陷害之下,东林党的核心成员,几乎全部被杀害,东林党也彻底一蹶不振。而阉党掌权之后,因为魏忠贤本人就不是什么好人,阉党的核心成员,几乎又清一色都是奸臣。所以,在阉党掌权期间,明朝的统治开始全方面的崩溃。而这些隐患,则是留到了崇祯时代。

  直到天启皇帝去世,随着崇祯皇帝登基,除掉了魏忠贤,东林党才再度崛起。

  但是,到了崇祯时代,再度崛起的东林党,却彻底变了味道。

  首先,崇祯本人极其讨厌党争,这种讨厌,不光包括阉党,同时也包含了东林党。所以,到了崇祯时代之后,就算东林党得到了喘息之机,仍是成了一盘散沙。

  其次,因为魏忠贤掌权的时候,东林党的所有核心成员,几乎都被屠杀一空。如今剩下的东林党成员,几乎全都是那种只顾自身利益,不顾朝堂利益的伪君子。所以,到了崇祯时代以后,明朝出现了一个很奇葩的现象:大家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但要说让这些人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他们却又什么都不会。

明末时期东林党与阉党之间有何恩怨?明末党争是怎么回事?

  如果说,天启年间的东林党,还算是一个有着崇高追求的党派。那么到了崇祯时代,东林党就彻底成了一个毒瘤了!此时很多东林党的成员,他们根本不关心后金军队会不会攻破山海关,也不关心愈演愈烈的流民问题。他们关心的,只有自身的财产和名声。

  所以,要说阉党和东林党,哪个对明朝更有利,这个问题实在是没法回答。因为这两者的存在,从根本上破坏了明朝的统治核心。不过相对来说,刚刚创建之初的东林党,其实还算是不错,有着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到了崇祯时代,那时候的东林党,其实只不过是一群伪君子罢了。

  至于阉党,内部或许也有一些品格高尚、工作能力比较强的官员。但大体上来说,阉党的大多数成员,还是那种只顾自己,不顾国家的奸臣,自然也谈不上好。

  当一个国家,已经没有了稍微好点的选择,只能看哪个选择不那么坏的时候。到了这个时候,这个政权估计也就彻底没救了。

  

杂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