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古代的大臣立了大功,皇帝认为赏赐财物已经不能配得上他所立的功劳了,就赏赐其免死金牌(铁券)给他。这样的话,臣子就等于多得到了一条生命,以后,就算犯了再大的死罪也可以免死。
因此,若是能得到一张免死铁券就被臣子认为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北周时期,有一次周太祖遇到危险,紧急时刻大将李穆出手相救。为了答谢李穆的恩情周太祖便赏赐给他铁券,凭着这个铁券,可以得到十次的免死的机会。但是,历史上,皇上赏赐大臣铁券并不是真正的出于对大臣的赏识。而是作为一种政治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安抚有功之臣、聚拢人心。
因此,作为免死凭证的铁券很多时候并不能兑现,甚至,有可能危及到自己的性命。当初朱元璋刚刚夺取天下的时候就赏赐了很多免死的铁券给大臣们,可是,这些人后来还是被他给一一杀掉了。
免死铁券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代表着至高无上的荣誉,另一方面也可能传递危险的信息。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是,历史上大多数的大臣还是愿意得到它的,他们视荣誉的重要性高于生命。
然而,在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个人,皇帝为了表彰他的功劳,主动将免死的铁券赐给关于了他。这种事情要搁在一般人身上那一定是高兴坏了,可是,这个人得到后非但很不开心,而且,还聚兵谋反!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李怀光。李怀光,渤海人氏,年少的时候就加入了军队。因为,作战勇猛,屡次在战斗中挫败敌人,所以,也得到名将郭令公的赏识。
郭令公将军中负责执法的岗位——都虞候委派给他,李怀光接受职位后秉公执法,即使是亲戚犯法也从来不为其开脱罪责。由此,李怀光逐渐在军中建立起了威信。李怀光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先是接替了郭令公的岗位,掌握了军中的大权,接着,当了检校部的部长,后面又到地方当过五个州的节度使,相当于一省的省长,后来,又调到中央去担任重要职务。
公元783年,在唐朝的统治下泾原一带发生了叛变,叛军一路进逼首都,皇帝逃到了今天的陕西乾县。叛军攻入首都后自立山头,公然蔑视皇权,并出兵进攻。危急时刻下,大将李怀光临危受命,赶来营救皇上。李怀光不愧为当时名将,经过几场艰苦的战斗,最终,逼退了叛军。
经过此次事件后,李怀光愈加嚣张。根本不把其他人放在眼中,还到处扬言要让皇帝把朝中的那些奸臣一个一个处死,可以说是十分高调。李将军放出这样的话来,那些被他视为“眼中钉”的奸臣自然是恐惧不已。所以,他们立刻劝说皇上不要让他回朝,把他打发去对付叛军,随后,唐德宗同意了。但是,这件事却李将军颇为惆怅,自己立了大功,反而得到了这样的待遇。
因此,李怀光没有听从皇帝的命令,他按兵不动,还不断的上书皇帝弹劾卢杞等人,皇帝自然不舍,但是,看在李怀光手握重权,德宗还是满足了他的请求。
但是,李怀光依旧采用之前的做法,不肯率兵前往攻敌。为了让他能尽快出发,平定叛乱,德宗提升了他的官职,把他封为一品大员,还赏赐了免死的铁券给他,有了这个铁券,可以免死3次。按说,一般人得到这样的赏赐都得感激涕零了,但是,这块免死的铁券却让李怀光愤怒不已,摔之于地。
在他的想法中,免死的铁券是赐给那些反叛的臣子的,皇帝把这个铁券给他就是在怀疑他。
于是,他下定决心同叛军首领一起谋反。没过多久谋反就失败了,贞元元年(785年)秋天,朔方军将领牛名俊割下李怀光的头投降马燧,李怀光的儿子李琟用刀杀死他的几个弟弟,然后自杀,享年五十七岁。
李怀光虽然被杀,但是,这件事对于唐朝的国势也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德宗在李怀光死了之后,让他的家人收回尸体安葬,并且,对他的家人也多有优待。本来是国家的功臣,一时的误解最终走上了不归路,最终身败名裂,令人嘘嘘不已。
之所以李怀光会有这样的结局还是与他本人的性格有关,虽然,德宗不计较他叛乱的事实,在他死后还表彰了他,但是,他还是被列入了唐史的叛臣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