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对公元250年,有7个儿子的孙权,为何选择年仅7岁的孙亮当太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皇位的继承人问题上,孙权犯的错误是极其严重的。明明有7个儿子,最终却选择最小的儿子孙亮,来继承他的皇位。
孙亮7岁成为太子,10岁登基为帝。因为过于年少,无法处理军国事务,所以东吴的权力就被权臣们所操控。随着孙亮的权力被一步步蚕食,在孙亮16岁的时候,皇帝的位置竟然直接被权臣孙綝给废掉,甚至在孙亮18岁的时候,更是被他的哥哥,也就是东吴的第三位皇帝孙休给逼迫致死。
从这就能看出,孙权根本就不应该选择孙亮来继承皇位。但当时的孙权已经年近七旬,有些老年昏聩的他,做出这一错误决定其实也是在情理之中。
01孙亮是如何在众兄弟中“脱颖而出”的?
如果可以的话,孙权最希望由他的长子孙登,来继承他的皇位。但谁也不会想到,孙登会在他33岁,也就是孙权59岁的时候英年早逝。
早在221年孙权被封为吴王的时候,孙登就被孙权立为了王太子,没多久孙权就为孙登组建班底。像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张昭的儿子张休、顾雍的儿子顾谭、将军陈武的儿子陈表都被派到宫中,去和孙登陪读。就连周瑜的女儿,都在孙权的主持下嫁给了孙登,从这就能看出来,孙权一开始,就是将孙登当作接班人培养的。
而孙登也没有让孙权失望,不仅文武百官对孙登赞叹有加,百姓们也是十分的拥戴孙登。孙权亲自领兵北伐曹魏的时候,他更是十分放心的让孙登监国。
但世事无常,公元241年,孙登因病去世。在去世之前,孙登还向孙权上了一封奏表,举荐弟弟孙和为太子。
孙和是孙权的三子。至于孙权的次子孙虑,他各方面也十分的优秀。但可惜的是,早在232年就因病去世了。于是在242年,孙权就正式立三子孙和,为东吴的太子。
这个时候的孙权,脑子已经没有年轻时那么的好用了。在已经立孙和为太子的情况下,他又十分的喜爱四子孙霸,结果导致孙霸萌芽了不轨之心,他也想着要当太子,要当皇帝。于是东吴就爆发了“二宫之争”。
这场储君之争,让东吴的朝堂分裂成了两大派系,双方之间的激烈冲突,让许多大臣被罢黜、流放,甚至是处死。整个东吴朝堂,是一片混乱,人心惶惶。在这种情况下,孙权便认为,二宫之争让东吴朝堂产生了巨大裂痕。如果再从他们两人当中选择储君,势必会让这场储君之争继续下去,东吴仍旧会内乱不止。
于是孙权便决定,废黜孙和,赐死孙霸。
都说虎毒不食子,倒没想到孙权竟然下令,赐死了自己的儿子。
就这么的,能够让孙权做选择的,就剩下了五子孙奋、六子孙休、七子孙亮。
在这三人当中,孙奋嚣张跋扈,经常胡作非为,这样的人自然不能让他当太子。而且他的生母不怎么受宠,也没什么地位,于是孙权很快就把孙奋排除在外。
至于孙休,孙权不选择他的原因,主要有这两个。
第一,在感情上,孙权是个喜新厌旧的人,他已经不宠爱孙休的生母,自然也不会让孙休来当太子。
第二,孙休的妻子,是吴郡四大家族之一朱氏的人。对待这些士族,孙权向来是不怎么信任的。再加上二宫之争中牵连到朱氏家族的很多人,孙权自然也不放心。
也因此,孙权就只能十分无奈的,让年仅7岁的孙亮担任太子。
02还有哪些原因,促使孙亮成为太子?
当然了,虽说老年的孙权十分昏聩,做了不少匪夷所思的事情,但孙权还是有一定判断力的,他也不会随随便便的就让孙亮来当太子。总而言之,孙亮是有过人之处的,在他的背后也是有人支持的。
首先,孙亮聪明伶俐,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孙亮虽然年幼,但却拥有着大人的判断力。而且他的礼仪举止都令大臣们称赞有加,又勤奋好学,加以培养的话,那确实是一位十分合适的接班人。
其次,孙权十分宠爱孙亮的生母潘皇后。
许多皇帝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都会把皇子们的生母也考虑进去。正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即便是皇帝也不例外。
孙权将潘皇后纳入皇宫的时候,都已经60岁了。已经步入晚年的孙权,已经很难理性思考,更多的是感性思考。而被他所宠爱的潘皇后,正处于十分年轻的时候,又懂得如何去讨好孙权。在这种枕边风的影响下,孙权自然会爱屋及乌的选择孙亮,来继承皇位。
而且,孙权的长女孙鲁班,是孙亮的支持者。
孙鲁班一开始支持的是鲁王孙霸,孙霸被赐死后,孙鲁班就又转到了孙亮的麾下。
作为孙权的长女,孙鲁班也是深受孙权信任的。在孙鲁班的不断劝说下,孙权自然的也会受到影响。
另外在孙权看来,虽然孙亮年幼,但他给孙亮留下的辅政大臣,完成能辅佐孙亮成为一个好皇帝。
孙权也是知道“主少国疑”这个道理的,于是他在去世之前,给孙亮安排了孙弘、诸葛恪、孙峻、吕据、滕胤这5位辅政大臣。在他看来,只要这5位大臣尽心辅佐,那江东就乱不了。
也因此,在这些个原因的影响下,孙权最终决定,立幼子孙亮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