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对魏忠贤权倾朝野,为何崇祯上任三个月就把他干掉,没有反抗之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朋友的怂恿之下,割肉一般花了24块钱买了张《绣春刀》的票。电影看完,感觉电影还是蛮不错的,紧凑的情节、精心设计的服装道具,下了点功夫考究的历史场景还原,就是张震那带有香港味的普通话有点让人出戏。
愤而离去的魏忠贤
言归正传,看到电影最后,大家可能会有个问题,权倾朝野的魏忠贤九千岁怎么在区区三个月内就被自己扶持上位的崇祯小皇帝赶回了老家,而且一点反抗都没有?这一点要从明朝的宦官制度说起。
在最早的时候,宦官的出现是为了补充宫内劳动力的不足,但随着后来君权与相权的斗争日益激烈,宦官就跳了出来,充当一个润滑剂的作用。在明朝以前,像赵高、高力士都是权倾朝野、大名鼎鼎的权宦。
明朝刚成立的时候,朱元璋很清楚太监擅权所带来的政治灾难,因此他在宫中立了块牌子“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朱元璋是穷孩子出身,从小都是在田间地头干活的,身体倍棒,面对繁重的国事他能撑得住,可他那些娇生惯养的子孙们撑不住啊。
到明成祖朱棣的时候,已经开始使用太监干预政事了,如让郑和出使西洋,让太监王安去监军,永乐十年更是设立了由太监掌管的东厂。就这样,太监从不得干政到有了出使、监军、特务等一系列权力。到朱棣儿子宣宗的时候,更是破天荒的开设了一项制度:在宫中设立内书堂,由翰林院学士当教师,对宦官进行文化教育。
魏忠贤与崇祯
自此太监自从纯粹出卖苦力的奴仆变成了皇帝的秘书,负责票拟批文(秉笔太临)、批红(掌印太监),明朝也就形成了皇帝偷懒,内阁管事,太监盖印的格局。但皇帝还是老板,大臣和太监都是他的打工仔,要看他的眼色行事。像聪明的嘉靖皇帝,就把大臣当傀儡,任由夏言、严嵩、徐阶他们斗得天翻地覆,权力依然牢牢掌握在他手里。
魏忠贤也是一样,虽然他谤上了客氏,勾结了满朝的文武大臣,甚至是九千九百岁,但他依旧不是皇帝,依然是皇帝的打工仔。在《明史》记载里有一段话,是记叙魏忠贤发迹原因的。
这版的魏忠贤演出了阴毒
“帝性机巧,好亲斧锯髹漆之事,积岁不倦。每引绳削墨时,忠贤辈辄奏事。帝厌之,谬曰: “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忠贤以是恣威福惟己意。”
翻译过来,意思就是天启皇帝这人爱木工活,但魏忠贤老是在他干活的时候来打扰他。天启感觉很反感,就说,我全部都知道了,你们好好干就行。细细品味,权力其实还是在皇帝手里,只是皇帝懒得管,让魏忠贤暂时帮着干活而已。
天启皇帝不爱管事,所以把权力下放给了魏忠贤,但崇祯皇帝却明显是个愤青,想干事爱干事,眼里揉不得沙子,自然也不会放任魏忠贤这个死太监在自己面前作威作福。于是在登基的第一天,崇祯就在防着魏忠贤,怕他谋害自己,也在想着怎么除掉魏忠贤。
不过魏忠贤毕竟在朝野上下经营了这么多年,也不是一下就能打倒的。崇祯登基以后,先是故布疑阵,让魏忠贤阉党内部自相揭发检举,然后再逐个铲除阉党的核心人物,最后让魏忠贤下野,滚回老家。
最后总结一下,崇祯皇帝能除去魏忠贤,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明代皇权至上,失去了皇帝宠信的大太监也不过是纸老虎。当然崇祯在除掉魏忠贤过程中所使用的政治手段还是值得赞扬的。不过这也造成了一个恶性影响,那就是让他高估了自己的才能,由自信慢慢变成了自负,事事亲历亲为,却没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也算是明朝灭亡的一个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