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大唐功臣、被唐德宗尊为“尚父”的郭子仪,在大唐王朝有着无比超然的地位,在其晚年生病之时,群臣自然前去探望。而且年迈的郭子仪喜欢年轻的侍女伺候,有人来探望他也不避讳,但唯独有一个人的来访,让郭子仪赶紧屏退左右侍女独自接见。这位访客就是后来著名的奸相卢杞,事后郭子仪时候对家人解释说:卢杞面貌丑陋而且心胸狭隘,侍女们见到他定会忍不住发笑,到时候就会遭到卢杞的记恨。卢杞在后来果然做上了宰相,而且也对郭家十分敬重,在郭家人有越轨之举时,卢杞也是多加袒护。卢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能让一代名将郭子仪都不敢惹,对他另眼相看?他能得到奸相的名头,他又做了什么恶,有着什么样的“战绩”呢?
出身名门的“丑八怪”奸相,受到千古唾骂
在唐朝选拔官员时,十分看重“颜值”,为官的一大要求就是要仪表堂堂,但卢杞却是个例外,《旧唐书》记载卢杞“体陋甚,鬼貌蓝色”,陋、鬼、蓝色这些词语用来形容卢杞的外貌,可见这不是一般的丑。卢杞的爷爷卢怀慎曾经为相,他的父亲也官拜御史中丞,但卢杞没有遗传到先辈的颜值,别人以为卢杞能继承,其祖父卢怀慎的高洁品行,然而他内心却与颜值一样丑陋,十分擅长阴谋诡计陷害忠良。郭子仪正是看透了卢杞的性格,才在其任御史中丞的时候,就对卢杞多加防范,算是为郭家留了一条后路。历史上关于卢杞的评价,都是一致认为他是个奸邪之徒,无论是唐朝的大臣袁高、李勉,还是后来的欧阳修与文天祥,提起卢杞都是忍不住“喷”上几句。事实上也怪不得别人“黑”卢杞,他确实是作恶多端。
杨炎因言其丑陋,为此付出血的代价
唐朝实行“群相制”,在一朝中往往有多个名副其实的宰相,按照规定这些宰相们,需要一同在政事堂办公、吃饭,而与卢杞同朝为相的杨炎,却因为卢杞太丑影响自己的食欲,而不愿意与他一同吃饭,卢杞便对此怀恨在心,而杨炎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建中二年山南节度使梁崇义起兵作反,七月唐德宗派遣淮宁军节度使李希烈前去平叛,由于连天阴雨,李希烈部行军缓慢,引起了唐德宗的不满。卢杞趁机借此攻击李希烈与杨炎,他对德宗说李希烈之所以久留不进,是因为杨炎曾建议陛下不重用他的缘故,所以不能让杨炎耽误了平叛大计,并建议德宗罢免了杨炎的官职,等到局势稳定后再行任用。德宗觉得言之有理,便贬杨炎为左仆射。陷害杨炎丢了相位后,卢杞还要对杨炎赶尽杀绝,向德宗进献谗言,说杨炎的家庙建在曲江,那里“王”气很重,萧蒿曾在曲江建家庙,唐玄宗就令他立刻迁走,而现在杨炎又在曲江建家庙,定是意图谋反。德宗再次被卢杞蛊惑,最终贬杨炎为崖州司马,并在中途杀掉了杨炎。虽然杨炎“情商”太低,但为了一句话被卢杞嫉恨,从而为丢了性命,可见卢杞此人确是一个心胸狭窄的小人。
卢杞工于心计给张镒“下套”,成功排斥异己
在当时朝廷中还有一位叫张镒的宰相,他为官清廉颇有威望,还深受德宗的信任。有这样一位同僚存在,使得卢杞不能轻易作恶,所以卢杞便想方设法将张镒赶出去。张镒与一位叫郑詹的同事相交甚密,郑詹时常在卢杞睡着之时,前去政事堂与张镒聊天。卢杞以此为突破点,在郑詹来的时候假装熟睡,而后突然闯进张镒的房间,郑詹吓得赶紧躲避,卢杞假装不知郑詹的存在。与张镒谈论一些朝廷机密大事,张镒无奈表示其实郑詹在这里,让他不要泄露机密,“演技派”卢杞故作惊讶,说这些机密万不可被他人知晓。在唐代偷听朝廷机密,是一项重罪,卢杞一步步设下圈套,成功陷害了郑詹,导致郑詹被杀,但张镒凭着圣眷幸免于难。
见张镒未被扳倒,卢杞肚子里又泛起“坏水”。时值卢龙节度使朱滔作反,德宗趁机解除朱滔的哥哥,凤翔节度使朱泚的兵权,另外择人替代。卢杞觉得将张镒赶出京的机会来了,自告奋勇对德宗说:“朱泚位高权重,只有派遣宰相入驻凤翔才能服众,所以请陛下派臣前去”。卢杞见德宗心中犹豫,心中一喜补充道:“若是陛下嫌弃臣长得丑,统御不了凤翔将士,那就再择良臣”。德宗一步步被卢杞引诱、暗示,最终选择了张镒前去,张镒对此无法拒绝,只能被卢杞赶出了京城。两年后朱泚的旧将李楚琳作乱,张镒与其两个儿子最终死在了凤翔。在杨炎、张镒被卢杞打倒后,按照惯例还要补充其他官员入相,卢杞担忧他人与自己作对,便推荐了吏部侍郎关播为相。并给关播打“预防针”,不许关播插手政务,有一次卢杞在德宗面前侃侃而谈,关播想要插话,立刻受到了卢杞的“目禁”。回去后卢杞就怒骂了关播一顿,说就是看中你老实才推荐你为相,现在竟敢抢我的风头。此后关播再也不敢随意说话,生怕惹怒了卢杞遭受惩罚。
一代书法家、名臣颜真卿,终被卢杞“借刀杀人”
把持了政事堂的大权后,卢杞还未停下排斥异己的脚步。卢杞的恶行,受到了大书法家,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老臣,颜真卿的批评,卢杞对此悔恨在心,扬言让颜真卿付出代价。颜真卿也惮于卢杞的狠辣,深知他绝对有能力让自己遭殃,所以舍下面子找到卢杞修复关系,说:“我在平原做太守之时,你的父亲被安禄山部下所杀,叛军还派人挑着他的头颅四处炫耀,叛军经过平原之时,就是我仰敬重你父亲的高义,夺下头颅亲自舔干上面的鲜血后,用棺材将其安葬。那时我对尊父仁至义尽,你现在非要打击我吗?”卢杞听过十分感动,当下对颜真卿拜谢,而事实上,卢杞只是为了麻痹颜真卿,葬父之恩在他心中,并不能成为放过颜真卿的理由。
每当有人作反,就给了卢杞陷害他人的好机会。李希烈在782年,联合朱滔公然起兵反唐,唐廷见叛军势大一时束手无策,卢杞趁机上奏,说可派一名德高望重的老臣与李希烈交涉,对叛军讲清其中利害,到时候可不费一兵一卒平定叛乱。纵观朝堂之上,只有太子太师、三朝元老颜真卿,符合这个条件,实在是难得人选。卢杞此话一出,众臣大惊失色,谁都知晓李希烈残暴,若派颜真卿前去就是必死无疑,但是群臣迫于卢杞的威,并不敢出言反对。德宗见无人阻拦,便派颜真卿前往敌营安抚李希烈,而颜真卿深知被卢杞陷害,但他还是毅然接受了任务,如果能平息战事,纵是有身死的风险又有何惧?在颜真卿到达李希烈大营,宣读诏书之时,李希烈让一千多人围住颜真卿,抽出刀来对其恐吓谩骂,而颜真卿面不改色,丝毫不惧。李希烈转而劝颜真卿入伙,做自己的宰相,素有气节的颜真卿又怎会答应,最后终被叛军所杀。卢杞成功借刀杀人,实现了当初要报复颜真卿的诺言。
陷害人“上瘾”的卢杞,又将目标定在了另一位宰相李揆身上。《旧唐书》记载唐德宗评价李揆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的三绝之人,是一个不可多得人才。而卢杞为了陷害他,竟然推荐73岁高龄的李揆,出使到敌国吐蕃,李揆深知卢杞没安好心,就对德宗请辞,说自己并不怕路途遥远,只是担忧死在半道上完不成使命。卢杞见德宗动了恻隐之心,又“加了把火”,说与吐蕃建立同盟,需要十分熟悉政务,这个使者人选非李揆不可,况且有李揆做表率,年轻的官员就不好意思,再推辞到远方出使的差使了。李揆无奈到了吐蕃后,深怕被扣留,拒绝承认自己是李揆,才得以被放回国,最终病逝在了陕西凤州。
内有奸佞当道,加上的德宗增收杂税、发动削藩战争,导致民怨沸腾,最终爆发“二帝四王之乱”,德宗被迫逃往奉天避乱。大将李怀光前去救援,当时有传言说李怀光手握重兵,并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宰相奸邪所致,卢杞听闻后心中恐慌,蛊惑德宗令李怀光火速收复京城。李怀光大老远救援而来,没见到德宗的面,甚至都没吃上一口饭,就被打发去收复京城。气得李怀光怒发冲冠,心一横投了朱泚一同作反。卢杞也因此事被贬为司马,随后德宗又想起复卢杞,但遭到了大批谏官的阻止,说卢杞是罪孽深重的奸佞,万不可再任其为相,而且给事中袁高,誓死不肯颁布起复卢杞的圣旨,德宗只能作罢。接着卢杞被贬到澧州,此后再也未能踏足京城半步,最终死在了澧州,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尾声
后来德宗问名相李勉,为何世人皆言卢杞奸邪,为何他自己感觉不到。李勉回答说都知道卢杞奸邪,唯独陛下不知,这就是卢杞的奸邪所在。李勉还在德宗面前,历数卢杞的罪孽,而德宗完全听不进去,还拉来其他宰相与卢杞比较,言明宰相崔祐甫、杨炎的缺点,说他们非常狂傲,经常忤逆自己,而卢杞则对自己百依百顺,为卢杞极力开脱。其实德宗这是典型的“双标”,只看到卢杞的“逢君之恶”。其实卢杞能“爬”到宰相高位,也不全是因为工于心计,他有着非常高的才学与口才,只是在德宗面前装谦逊老实罢了,卢杞摸清了德宗争强好胜的心理,“对症下药”无时无刻都在满足德宗的虚荣心,也因此成功得到宠幸,将德宗变成了自己的“护身符”与工具。而德宗被卢杞蒙蔽,所以卢杞才成功陷害了那么多忠良,如果说卢杞奸邪可恨,那背后宠信奸佞的唐德宗,也更应该受到后世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