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津之战中,孙权为何会大败而归呢?

  • A+
所属分类:历史百科

  三国时期,天下英雄风起云涌,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今天我们讲的是三国以少胜多的战役双方人数差异最大一战——逍遥津之战。

  公元215
年(即赤壁之战七年后),孙权趁曹操用兵汉中之际,亲率十万兵马攻向合肥。不仅吕蒙、陈武、甘宁、凌统、潘璋、宋谦、徐盛、丁奉、贺齐、蒋钦等东吴名将参战,由于曹魏因西征汉中的张鲁而在江淮地区的兵力非常空虚,所以,当时驻守于江淮附近的东吴将领孙皎、周泰、朱然、朱桓、全琮等人,都应参与此役。此时,合肥只有七千守军,曹军主力又在关中,不可能来得及赴援,在各方面来说,这场战役东吴是占据绝对优势的。

  曹操在出征张鲁前,派护军薛悌送函到合肥,写到“贼至乃发(贼军到时就打开)”,在大军压境之际,张辽等便打开曹操之函,写到:“若孙权军来到,张、李两位将军出城迎战,乐将军守城;护军薛悌不要出战。”因双方兵力悬殊,诸将都对此指示感到疑惑。本来张辽、李典二人不睦,曹操为了防止战中二人间隙至于不利之境,于是命令乐进守城接应。于是当夜张辽就在七千人中募选死士,选出了八百人。杀牛宴飨将士,预备次日“迎接”孙权,给他来个“惊喜”。

逍遥津之战中,孙权为何会大败而归呢?

  第二天凌晨,天色刚亮,张辽被甲持戟,亲自策马在前列。在他率军冲入东吴营垒之前,张辽就已经亲自斩杀了东吴军队的数十人和两名将领。随后,他一边大声呼喊自己的名号:“张辽在此!”,一边拼杀,冲入了东吴阵营。敢死队直冲进孙权主阵,在混战中,东吴猛将陈武不幸战死,宋谦、徐盛都负伤往后退,潘璋这时正好在他们后面,便驰马上前,斩杀了宋谦、徐盛的后退士兵两人。原本往后退的败军看到这种情形,尽皆回到自己岗位戮力死战。但张辽依然冲到了孙权的主帅麾旗之下。孙权大惊,周围人不知该怎么办,于是便逃向一座较高的山冢,孙权的卫队持着长戟防止曹军冲上来。张辽在山脚下吼着,要孙权下来决一死战。孙权不敢有所举动,后来等局势稍稳一看,张辽军也不过数百人而已,就下令其它在外的军队从后面把张辽这些敢死队围起来,围了数圈不让他们有机会逃跑。

  俗话说得好,双拳难敌四手,毕竟八百对十万实力悬殊过大,张辽就算是战神下凡也是必死无疑。

  在东吴军队“围辽数重”之后,张辽看局势不对,连忙率左右将士突围,杀出一条血路。张辽与左右数十人杀出重围后,回头一看,其馀陷在重围的战士们高喊著:“张将军难道要丢下我们不管了吗?”于是张辽又再领着这数十人,杀进包围几层的东吴军,把其它人带了出来。东吴军人人都被张辽军震撼到,没有人敢抵挡他们。从凌晨战到中午,吴军将士原本高昂的斗志都萎靡下去了,张辽遂领军回城,整备守城事宜。而曹军初战告捷,军心大振,将领们对张辽也心悦诚服。

  孙权大军到齐后,就展开了攻城作战。谁知合肥城在以前的杨州刺史刘馥的积极建设下,城墙高又坚固,木柱石头等防御器材一样不少。而且,在张辽800将士成功以少胜多之后,合肥城内因为军心稳定而守则必固,反观孙权的军队则丧失了斗志与信心。东吴诸将连续强攻了十几日都打不下来,吕蒙、甘宁等人一时也都想不出什麼破城之计,此时东吴军中疾疫流行,再打下去也没什麼意义,孙权只好下令班师。

逍遥津之战中,孙权为何会大败而归呢?

  东吴各兵团接获命令就依次各自退去了。张辽在城上看著吴军退去,却发现孙权主阵押於后面,其余部队都已先行出发了。东吴军部队散退,孙权身边正是兵力最少的时候,机会岂可错过。“好客”的张辽自然要亲自相送(毕竟人家大老远地带着十万弟兄来做客,人家要走了的确是要送一送。)

  孙权要诸军先退,然后本阵自逍遥津口渡河南撤,所以此时北岸只剩孙权的一千余名车下虎士以及吕蒙、凌统、蒋钦与甘宁。此时孙权看到合肥城内步骑齐出,心知不妙,赶紧派人去将前面已撤退的部队叫回,无奈那些部队已上路一段时间,一时还赶不回来。所幸有东吴众将拼死相救,并且在张辽即将活捉孙权时驾马越河才侥幸逃脱。

  有诗云:諕杀东吴众小儿,张辽名字透深闺 。 才闻乳母低声说,夜静更阑不敢啼。

  逍遥津之战的胜利对曹魏来说意义十分重大,这是因为合肥是曹魏在江淮一带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自大江而北出,得合肥,则可以西问申、蔡,北向徐、寿,而争胜于中原;中原得合肥,则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经过此战,曹魏一血赤壁之耻,曹军士气大震,而东吴也因此错失进军中原的良机,东吴在此后的十五年里不敢进军合肥(张辽以逍遥津之战奠定了五子良将之首的地位,孙权也因此荣获“孙十万”的美名)。

  

杂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