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玄琴的韩语为거문고(Geomungo),意为“高句丽的琴”。汉字名玄琴则来源于以下史料:“玄琴,象中国乐部
琴而为之。……《新罗古记》云:初,晋人以七弦琴送高句丽,丽人虽知其为乐器,而不知其声音及鼓之之法,购国人能识其音而鼓之者,厚赏。时第二相王山岳,存其木样,颇改易法制而造之,兼制一百余曲以奏之,于是玄鹤来舞,遂名玄鹤琴,后但云玄琴。”——《三国史记·乐志》
即:因为演奏时玄鹤来舞,遂名玄琴。上述史料还说,玄琴是高句丽宰相王山岳模仿晋朝的七弦琴改制而成,这里的七弦琴便是古琴。但在外形上,玄琴和七弦琴差异较大,反而更像古代中国的卧箜篌。即:玄琴和卧箜篌都有固定的柱,而七弦琴没有柱只有徽(白色圆点)。因此,玄琴更有可能和卧箜篌同源。至于《三国史记》的记载,有可能是后人在卧箜篌失传的情况下,给玄琴赋予了七弦琴的象征意义。
经历了统一新罗和高丽时期,高句丽的玄琴逐渐成为朝鲜半岛文人修身养性的必弹乐器,朝鲜文人韩笠(约1674-1720)在其琴谱《韩琴新谱》中写到“五不弹”,即“疾风雨不弹、对俗者不弹、尘中不弹、不坐不弹、不衣冠不弹”。
中国有专门记录古琴音乐的减字谱,朝鲜半岛也有记录玄琴音乐的合字谱,15世纪由成俔所创制的。合字谱是用略字合成标记了玄琴左手的奏法、右手的指法、所弹弦名和柱的位置。
经历1600余年,玄琴至今是当代韩国最具代表的弦乐器,分正乐玄琴和散调玄琴,两者只有大小区别,其细部构造和15世纪末《乐学轨范》中的描述并无差异。共六弦,分别是1文弦、2游弦、3大弦、4棵上清、5棵下清、6武弦,其中第1·4·5·6弦是开放弦,安有固定音高的雁足。第2·3弦是弹奏旋律的运指弦,被安在16柱的上面,第3弦大弦最粗,第2弦游弦最细。
玄琴构造
正乐玄琴的调律以游弦4柱的音,和大弦5柱的音为基准,分别是降E和降B;
散调玄琴的调律以游弦5柱的音,和大弦5柱的音为基准,分别是F和降B。
文弦的音高与游弦4柱同,棵上清·棵下清·武弦的音又与大弦5柱相同。
用于演奏玄琴的小木棍约长15~17cm,被称为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