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真马”为何会被质疑不人道?

  • A+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有媒体报道,成都某商业广场,“旋转木马”变身“旋转真马”,马被栓在钢管上,电机旋转带动它不断行走转圈。项目从运营开始,就遭到不少舆论质疑“不人道”。依照运营方回应称:“每小时会对马匹更换,每匹马一天会走两三个小时,目前该项目运营已暂停,将对马匹以及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后恢复开放。

“旋转真马”为何会被质疑不人道?

就事论事,人类利用动物进行劳作的事情,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耕地交通(牛和马等),看门护院(猫和狗等),在古代社会里,动物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动物从劳作中被解放出来,被安插在新的领域里。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马不再是主要的交通工具,狗不再是主要的看护使者。马已经成为一种“旅游资源”和“体育资源”被升级应用,而狗越来越倾向宠物,成为陪伴人类的好朋友。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应该算是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典型表现。

然而,在文明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人类除却关注自己的“喜怒哀愁”和“切身利益”时,也开始关注动物的权益。这一点在“吃狗肉”和“养家犬”的分歧上,一直处于对峙之中。甚至,关于“遛狗”的问题,都能成为一种国民级问题,隔三岔五被捅到风口浪尖。

不过,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宗教之间,对于不同动物的看待方式也有所不同。 因此,一直以来,对于动物的认知方式,“能不能吃”,“是不是虐待”,几乎都没有统一的的认定标准。并且,就算是动物保护协会,不同国家的约定和规则,也有所不同。

说到底,人类对于动物的人道体现,还处于各说各话的阶段。因此,出现“旋转真马”的是非争议,也就不足为奇。但是,就“旋转真马”的争议中,我们却有必要从中将人类对于动物的人道主义进行一次梳理,要不然人类将会因动物的权益,最终彼此相残。

普遍意义上而言,对动物讲人道之前,一定要讲人性,要不然就是虚伪的人道。但就目前的图景而言,多数人对于动物的人道之争,多半是人与人的利益之争。我们熟知的“遛狗”之争,无论是“厌狗者”,还是“喜狗者”,争辩到最后,显现出的都是人对人的残忍。

很多人常强调要对动物有爱心,可是他(她)们对同类却显得奸诈无比,因此也就难以确信他(她)们真的有爱心。爱动物没有错,但是只爱动物的人,显然就不是真的爱动物。一个真正爱动物人,首先是爱人之人,要不然就是一种自利之爱。

人性和人道,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脉相承的。一个人只有在生活中,充满对人的和善,才有可能激发对动物的友爱之心。当然,喜不喜欢动物也是个私人问题。有的人很爱护动物,但是自己不养宠物。这个也是可以存在的,这与人道本身不矛盾。

当然,“心疼”动物也没问题,但是讲人道的时候不能“走极端”。就比如对“旋转真马”的认知,只要马本身没有被虐待的痕迹,跟着电机走一两个小时,应该没什么大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跟马在山上行走几个小时拉客没什么区别。

所以,在看待是不是人道的问题上,应该基于事实本身,而非形式上的极端定性。很多时候,不能因为动物被电机推着走,就觉得不人道。这种判定的逻辑,显然已经陷入主观臆断。不过,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也与人们对“旋转木马”的固化认知有一定关系。

因为,就先入为主的认知而言,“旋转木马”就是一个现代机械的产物,动力来自机械推动。这种情况下,突然以真马代劳,就觉得有些反常。事实上,相比那些景区上山拉客的马,可能“旋转真马”并没有那么劳累。所以,出现质疑“不人道”,其实也是一次认知固化的破冰。

不过,站在更多元的角度上考量,对动物讲人道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与地域文化,地域认知绝对不能脱离。比如,有的地方有“吃猫吃狗”的大传统,有的地方却将猫狗奉为自己的好运之物。这种情况下,如果以某一方的标准去定性另一方的行为,自然就会发生冲突。

因此,站在人性的角度上,就要搞清楚一点。人道是普遍性的人道,还是局域性的人道。如果讲普遍性的人道,无论倾向于哪一方,都好像在对另一方进行非人道的克制。所以,我们常讲,人道是一种局域性的认知,在局域内部达成协议的一种狂欢。

从这个角度上看“旋转真马”和“拴绳遛狗”的问题,似乎就更为体会深刻。在同一空间内互动,重要的不一定是人道,但人性却很重要。对于狗而言,被栓上就是一种不人道,起码从动物保护主义者的尺度上是这样的。但是,为确保人性的安全,这又是必要的一种措施。

杂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