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娱乐明星“吸毒团”,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新添成员”。惯常来看,外围的大众是感到疑惑的,以平头百姓的脑瓜计算,名利既然已经双收,“吸毒”这种蠢事儿怎么还能干得出来。只可惜,无论“外围舆论”如何叹息,依旧难以阻挡“毒星”的前赴后继。不得不承认,“上一个是谁”已经早已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下一个是谁”。
每一次“娱乐明星吸毒”事件,基本上都会经历“官方通报”,“明星善后”,“舆论消费”的过程。甚至,这对于社交媒体时代来讲,近乎可以称之为“舆论盛宴”。作为曾经的“部落偶像”,娱乐明星的光环“瞬间消散”,以往所建立起来的名利,随着负面情绪的发酵,变得越来越沉重。
“名利”在这种时候,俨然是一把“双刃剑”。如意之时,能让娱乐明星呼风唤雨,失意之刻,却难求一方清净之地。尤其,对于“阶层落差”之间的互动里,人们所看到的永远是对方的粗鄙,而非对方的不易。所以,“仇富情绪”才会日益增长,在互动的鸿沟里,此消彼长。
人们常言世道薄凉,这一点在偶像和舆论之间,近乎“实至名归”。弗朗西斯·培根说,部落的偶像立基于人性之中,所有的感官与心识都只是按照个人的尺度,而非宇宙的尺度。人类的理解犹如一面扭曲的镜子,把万事万物的本性与它自己的本性中相混,予以变形,予以变色。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舆论的矫情”,似乎就更容易一些。一个娱乐明星吸毒,就代表所形成的部落聚焦从此暗淡无光。甚至,作为周边的“关系链”,“利益链”也会迅速站出来撇清关系,以此最大限度的降低牵连。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粉丝的焦躁不安,还是非粉丝的聒噪之声,都好像并不友好。
甚至,他(她)们一边指责娱乐明星吸毒不堪,一边指责娱乐明星周边人情寡淡,却忘记自己在其中的嘴脸也并不好看。坦白讲,以人设论高下的社会中,很难有纯粹的偶像部落生成。近乎所有的追逐和围猎,都是基于私人欲望在展开,这就导致所有的商业都是在围绕人性之弱在生发,着实值得深思。
从娱乐业的运作上而言,“娱乐明星吸毒善后”主要是为承担“商业人设的歉意”,因为我们很清楚,撇开“商业人设的歉意”,吸毒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更多是法律层面上的责任。说到底,娱乐业进入工业化时代,就不再是一锤子买卖。娱乐明星既然靠“商业人设”攫取利益,就不得不为“商业人设”负责。
当然,这种“负责”,也是为更好的“攫取利益”。不过,这从娱乐消费逻辑上看,也是没什么问题的。“部落偶像”展现艺术才艺,“部落受众”购买艺术成果,彼此只要是良性的互动交易,这没什么大问题。可惜的是,在娱乐交易的过程中,与商品交易还有一定的不同。
普遍来看,娱乐交易更注重“爱屋及乌”的逻辑。所以,作为娱乐明星的私德也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在多数时候,娱乐明星的婚恋情况,作风问题都会影响事业的发展。虽然,部落群中的人们也知道这个有点荒唐,但是却难以说服自己接受现实。因此,但凡出现娱乐明星吸毒的事情,舆论场上几乎是一片哗然。
因此,也就可以实证,“偶像部落”建立的初衷,就是为让受众更好的“消费事实”。这种消费从惯常的认知中,应该是“正面的消费”。但从近些年所反映出的趋势,“负面消费”俨然成为娱乐消费中的一道硬菜,表现出不可或缺的地位。
说到底,现代意义上的娱乐明星,是很难完全做自己的。暂且不说个人行为私德有弊病的娱乐明星,就连很多个人私德很好的娱乐明星也很难纯粹的拥有私生活。无论是娱乐节目的策划和展示,还是狗仔队的潜心偷拍,都好像盯着娱乐明星的私生活不放。
可事实上,娱乐明星也是人,家长里短,生活琐碎也不少,根本不纯在绝对的完美之人。作为娱乐明星,事实上只是职业人设的印象,至于回归私人属性,多数人都差不多。当然,就个人的认知,素质等还是有差别的,但是并不会如职业人设那样,高不可攀。
坦白讲,时不时的“明星丑闻”,对于过度商业化的娱乐业而言,也是一件好事儿。就大众的消费欲望而言,目前的情境是通胀的,这种情况下,“一盆冷水”会给消费认知带来短暂的清醒,让人们明白“明星在场面上讲的话”并不可信,所表现出的美好并不完全真实。
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一座地狱,之所以有好坏之分,是因为多数地狱之门没有被打开。坦白讲,比起被揭示的罪恶和卑鄙,那些蕴藏在深处的罪恶还有很多。这对于娱乐明星和普通大众而言,应该没什么区别。因为,近些年揭示的明星出轨,明星家暴,明星吸毒等,与普通人所犯的错误几乎无差别。
因此,就“娱乐明星吸毒善后”而言,就是一次调动舆论情绪,取悦舆论情绪的过程。甚至,就“娱乐明星吸毒善后”,很多人都能指出一些问题。人们不再关心对不对,却只在乎适合不适合。说到底,娱乐明星吸毒,人们才不关心,人们只关心自己认识的“美好人设”是不是还完好。而这也再次实证,人性自私自利的一面,只不过自己没遇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