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出去的儿子,还有赡养亲生母亲的义务吗?

  • A+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送出去的儿子,还有赡养亲生母亲的义务吗?法理与情理,如何解读。“儿子”接不接电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社会保障要接轨

近日,绍兴的王大妈想见见在杭州的儿子,但儿子一直不接她的电话,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王大妈表示,她有三个儿子,怀小张(化名)时,由于是超生,小张一岁左右,便被养父母抱走,“今年他有三十五岁,大学读出来之后挣钱挣了十多年了,五十五万一年”。王大妈说,她身体一直不好,生活艰难自理,老伴因病去世了,其他儿子因生意失败,生活拮据,她曾多次联系被抱走的那个儿子,但对方一直不接电话。(新浪新闻12月2日)

送出去的儿子,还有赡养亲生母亲的义务吗?

王大妈的事,听起来让人有点心酸,毕竟,这把年纪了还无法安享晚年,这对任何老人来说,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其实都很令人感到五味杂陈。首先,王大妈非没有做错什么事,是由于超生才将孩子送养给他人。

其次,王大妈也并没有硬性要求这个“儿子”一定要对自己负责什么,而只说一说自己的生活现状,和心里的一些真实希望而已,从骨肉情怀上来说,这是很正常的事,完全可以理解。

但从另一个维度来说,则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将孩子送养给他人,是一个极其严肃的法律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结束的是原有法律上的母子关系,这当然包括原有的法律赡养义务。

送出去的儿子,还有赡养亲生母亲的义务吗?

而建立的则是新的法律意义上的母子关系,这当然也包括对养父母要尽的法律必须义务,显然,这种关系法律已经非常明确地划定了双方之间关系的界线。

因而,从法律层面上说,王大妈已经没有了提出这种要求的权利,因为法律程序的过程,在这里本身就是以一种确权的形式存在的,并被固定和保护着,法律本身就没有回溯的可能性。

因为将儿子送养给他人,是王大妈当时自己真实意思的表达,而一旦法律上确权,也就意味着没有了主观反悔的机会,因为送儿子,不能成为法律上的“儿戏”。

送出去的儿子,还有赡养亲生母亲的义务吗?

而另一方面,大家都知道,送养的法律文书从现实意义上说,并不能直接写在户口本上,这里面的道理很明确,那就是要给孩子一个正常的心理起点,而这些法律记录,都由国家相关部门存档,并且有一定的保密性,不提倡让孩子知道这段身世。

这样的周密安排,一是为了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被过去的一切打扰,二是从法律上保护养父母的应有权益,三是为了维护法律程序的固定性和严肃性。

而一旦在不适宜的年龄让孩子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就可能会带来对这三方面的严重冲击,从而打乱即有的生活状态,这很可能会使这个孩子的心理发生难以想象的剧烈变化,甚至会影响孩子未来生活的一切。

送出去的儿子,还有赡养亲生母亲的义务吗?

因此,王大妈给这个孩子打电话,从法律层面来说,并不能获得支持,因为这会打破孩子养父母一家即有的平衡状态,这对于养父母一家来说,就构成了权利的变相摊薄,也极易引发新的问题。

但是,王大妈的困境是明摆着的,如果熟视无睹也是对老人的漠视,因而,这就是一种纠结的矛盾。而说到此处,就必须提出一个问题,即当地的社会保障机制为什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显然,王大妈的“人在囧途”,和她遇到的困境,与他“儿子”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因为当地的社保机制还没有救济到她,这才是致使王大妈后半生“人在囧途”的根本原因。

社会保障是每个人应当充分享有的基本保障底线,因此,对于“儿子”是否接电话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当地社保部门应当及时到老人家里送上生活的关怀,这才是重要的事。

杂谈社